更新時間:2025-06-15 10:46:07作者:佚名
蔣華松,這位在南京林業大學從教已滿33載的老師,盡管未曾發表過任何論文,卻成功獲得了教授的職稱。
近期網校頭條,南京林業大學發布了2019年度的職稱評定成績,其中理學院的蔣華松老師成功晉升為教授。這一成就標志著該校歷史上首位“教學特長型”教授的誕生。
今年三月,南京林業大學頒布了一項新的職稱評定規定:在評定“教學專長型”教師的職稱時,不再將發表論文的數量作為評價標準,轉而以教學成果來衡量,強調對其教學能力及在人才培養方面的成就進行重點評估。
南京林業大學為何要對長期沿用的職稱評定制度進行調整?評判教學水平有哪些具體標準?如何確保評價過程的公平公正?針對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深入的調研和采訪。
臺上45分鐘,臺下30年功
在課堂上,不管我們提出何種疑問,蔣老師總能立刻提供答案。曾聆聽過蔣華松授課的趙淑穎如此評價。
蔣華松,南京林業大學理學院的教師,主要負責講授高等數學、概率論、數學分析等數學基礎課程。對于許多同學而言,這些課程往往是令人畏懼的難題,然而在他的課堂上,這些課程卻變得異常受歡迎。他授課風格風趣幽默,講解深入淺出,因此贏得了“南林高數演講家”等美譽。
南林學子間流傳著一句俗語,說的是華松教授上課的三大法寶:案例分析、板書詳盡、喝水不多。在授課過程中,他總能將生活中的實例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將原本枯燥乏味的數學術語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生活語言,將抽象的數學定理、定律以生動形象的方式演繹出來,使得課堂氛圍變得輕松有趣。在45分鐘的數學課堂上,同學們往往感覺時間飛逝,不知不覺中,課程便已結束,讓人回味無窮。
臺上45分鐘的精彩,源于臺下30年的辛勤積累,談及成功的奧秘,蔣華松簡潔地用七個字概括:精心準備每一堂課。
教書育人是一項充滿責任感的職業。特別是對于那些長期負責公共課程和基礎課程的教師而言,他們日常的教學任務繁重,往往難以抽出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從事科研與撰寫論文。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只能專注于公共教學,而個人的科研和學術發展則可能受到影響。正如蔣華松所言:“在分身乏術之際,我們只能耕耘公共的教學園地,而個人的學術自留地則可能荒廢。”
盡管蔣華松享有極高的聲譽,然而在職稱評定過程中,他始終未能實現進一步的晉升。在過去12年的時間里,他的職稱一直定格在“副教授”這一級別。
職稱評審“指揮棒”導致重科研輕教學
得益于這項貼近實際的創新舉措,一線教師得以穩固地立足于講臺南京林業大學教務網絡管理系統,他們的后顧之憂也得到了有效緩解。蔣華松在得知自己被評為教授的消息后,興奮地表達了他的喜悅之情。
蔣華松所提及的“新政策”,實際上是指今年3月份該校正式頒布的《南京林業大學教學專長型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條件(試行)》文件。
“所謂的‘教學專長型’,其含義顯而易見,即指在教育教學領域具備‘卓越的學識、技能、才能或獨特的本領’。在職稱評定和聘任過程中,我校人事處將教學成果作為評價標準,取代了科研業績,并著重評估教師的教學能力以及對學生培養的貢獻。”南京林業大學人事處副處長韓建剛如此介紹。
長期以來,職稱評定這一關鍵因素導致許多高校陷入了“重視科研而忽視教學”的困境,諸如“教學能力強不如論文發表多”、“科研領域是個人的自留地,而教學則是公共的田地”等觀點一度盛行。2018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發布了《關于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意見》對人才評價的改進方法進行了詳細闡述南京林業大學教務網絡管理系統,強調了要摒棄過分依賴學歷、資歷和論文的傾向,并主張重點評估人才的專業能力、創新精神、履行職責的績效、創新成果以及實際作出的貢獻。
韓建剛直言,并非教師們不具備晉升資格,恰恰相反,他們的教學業績在現行的職稱評定標準中并未顯現出顯著優勢。
什么才能稱得上“教得好”
在南京林業大學新政策實施前,所謂的“教得好”僅是人們口頭的贊譽,那么,究竟何為“教得好”?評判的標準又是什么?又是誰負責制定這些標準?又該如何進行評估?又如何確保其客觀與公正?
2019年伊始,由南林大人事部門主導,針對那些專注于教學、擅長因材施教且教學成果顯著的教師,特別制定了更為嚴謹、公正的評價體系。同時,這次針對“教學專長型”教師的評選活動,僅限于基礎課程教師群體,涵蓋了包括高等數學、計算機科學、大學英語、機械制圖在內共40余門具體課程。
依據既定評估準則,首要任務是塑造具有獨特性和顯著成效的主講課程教學風格。教務部門在教師未察覺的情況下,從前一年的授課記錄中隨機選取了三段時長各為45分鐘的教學視頻。隨后,邀請了校外至少三位國家級或省級的教學專家,以及校內教學督導一同參與評議。此外,還要求課程“深受學生喜愛”。學工處收集了最近五年的畢業生資料,并通過分發調查問卷的方式,掌握了畢業生對教師教學活動成效的反饋。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結合教師在教學任務量、教學改革研究成就、教學獎項等方面的實際表現,進行全面評估。
南京林業大學校長王浩指出,此舉措的核心在于促使教師回歸本職,確保那些專注于教學和培養人才的教師能夠享有尊嚴、擁有光明的前途和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