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6-17 08:38:05作者:佚名
2025年北京市空軍招飛線上宣講活動將于11月10日下午4點正式開啟,同時,國航的招飛初檢面試也將在11月9日拉開帷幕……目前,空軍、海軍以及民航的招飛工作已經逐步展開,這些均成為了高中生邁向飛行員夢想的重要途徑。那么,這些院校在北京的招生情況如何?各院校的培養模式和就業方向又有哪些不同之處呢?
招飛方式有三種
在北京,針對高中畢業生選拔飛行員主要分為三個類別:首先是由空軍執行的招飛工作,其次是海軍的招飛項目,最后是民航的招飛活動。這三種不同的招飛途徑在報考資格、培訓體系以及未來的就業方向上均存在差異。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大學,分別承擔著空軍招飛和海軍招飛的培訓任務。
民航招飛活動涉及普通高校飛行技術專業的學生,他們通過高考選拔成為飛行學員。在這些高校中,招生單位是核心,主要負責培養民用航空領域的飛行員。截至目前,國航已公布2025年的招飛方案網校頭條,而其他航空公司的招飛政策尚未對外公布。參照2024年的情況,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民航大學以及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等幾所知名院校均在北京開展了招飛工作。這些學校所教育的飛行員,完成學業后通常會被安排至相應的航空公司工作。民航招飛工作依托“中國民用航空招飛系統”進行,考生需通過教育部陽光高考平臺上的招飛信息管理系統查詢相關信息、完成注冊、提交招飛志愿,并參與預選、初步檢查、招飛體檢鑒定、民用航空背景審查以及招飛志愿的確認等一系列高考前的選拔流程。
中國國航、南方航空、東方航空等國內航空公司在北京舉辦的飛行員招募活動,同樣納入民航招飛體系。這些航空公司的地區招飛辦公室負責組織報名的學生進行面試和體檢,并將被錄取的學生送往相應的合作高校進行培養。
國航在京招飛初檢面試安排
為了提高初次面試的效率,每日的初檢面試活動被劃分為若干場次依次進行,考生需依照短信中規定的時間(該通知將于面試當天周四上午發出)準時抵達現場。
培養模式不同
各個招生單位的培養院校存在差異,有的是軍事院校進行培養,或者是軍地合作共同培養;而另一類則是在普通高等院校接受教育。
我國空軍和海軍選拔飛行員主要有兩種教育途徑,其一是在軍事院校內進行培養,其二則是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知名學府攜手,共同實施軍地合作的教育模式,培養具有雙重學籍的飛行員。
空軍針對高中生飛行學員的選拔,實施了兩種不同的培養途徑。首先,是軍事高等教育模式,學員在空軍航空大學及飛行學院接受為期四年的系統教育,重點包括本科基礎教育以及教練機飛行技能的培訓。在此期間,學員不僅享有軍校學員的福利,還能獲得飛行津貼、空勤伙食、特種裝備等額外待遇。完成培訓并滿足相關要求的學員,將獲得本科學歷及學士學位,并被任命為正排級軍官,同時授予空軍少尉軍銜。若因個人身體狀況或技術能力不適宜繼續從事飛行學習,可轉至其他軍隊院校深造,專攻航空管制、航空兵參謀等地面本科課程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招飛網,整個學習過程為四年。此外,還有“3+1”的軍地聯合培養方案,即在北大、清華、北航等高校學習三年,隨后在空軍航空大學進修一年。依據教育部、公安部以及軍委政治工作部共同發布的聯合培養方案,空軍從物理和化學科目成績突出的高中生飛行學員中挑選出預選人員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招飛網,并將他們安排至空軍航空大學接受軍事和政治訓練,同時體驗飛行。經過綜合評估,選拔出高考成績突出且飛行體驗合格的學員,他們將于九月初被錄取至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或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接受聯合培養。空軍航空大學與地方高校共同培養飛行員,學員擁有“雙學籍”身份,學歷為本科。在地方高校的學習階段,學員將享有軍隊院校飛行學員的待遇。完成學業并通過考核的學員,將獲得由空軍航空大學和地方高校共同蓋章的本科畢業證書,并且依照規定分別獲得相應的學士學位。
海軍航空大學是海軍飛行學員接受全日制本科學歷教育的主要場所,對于高考成績卓越并滿足特定要求的學員,將予以推薦,使其有機會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接受“雙學籍”的軍地聯合培養。通過入校三個月的考察期并順利通過后,學生將獲得學籍和軍籍。在接下來的前三年里,學生將接受本科基礎教育。從第四年開始,學生將依照“初級教練機訓練、中高級教練機訓練、主戰機型改裝訓練”這一流程,開展為期三至四年的航空理論學習與飛行訓練。
民航選拔的飛行學員主要被輸送至中國民航大學、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等教育機構接受教育。這些學校自主選拔的飛行學員,其培養目標是為航空公司輸送專業人才。
考生均須參加統一高考
報考空軍、海軍航空兵選拔或是民航飛行員選拔,考生都需要通過統一的高考選拔,并選擇飛行技術專業。高考的報名、志愿填報、常規體檢等環節與其他考生保持一致。通過面試、體檢和背景審查的合格者需及時填報高考志愿,并在本科提前批次A段進行錄取。即便考生在招飛選拔中未能成功,也不會影響他們在其他院校和專業志愿中的正常錄取。已被錄取考生不再參加所報其他志愿的錄取。
鑒于飛行職業的獨特性,各招聘飛行員的機構對報考者的文化成績、外語水平、身體狀況、心理素質以及政治態度等方面設定了嚴格的要求。報考者需依據不同招生單位的規范,進行理智的報考選擇。
就業去向不同
報考海軍或空軍航空兵選拔,抑或民用航空選拔,一旦順利完成學業,飛行學員通常會被指定到特定單位就業。海軍與空軍飛行員以及民用航空飛行員,他們的就業方向存在差異。
海軍與空軍選拔的高中生飛行學員一旦被錄取至海軍、空軍航空大學,將進入為期三個月的試用期,期間表現優異者將獲得學籍和軍籍資格。
海軍飛行員依照法律規定,有權獲得相應的薪資報酬、各類津貼補助、免費醫療服務、休假和療養機會、住房福利、家屬隨軍政策、子女教育優惠、父母贍養金、配偶榮譽津貼、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的免費醫療、父母的優惠醫療待遇以及救濟慰問等軍官福利待遇和保障措施。此外,他們還享有飛行專業津貼補貼,并有資格參與海外訪問、遠洋護航、聯合軍事演習等國際軍事活動。
空軍飛行學員在完成大學階段的培訓后,將獲得本科學歷及學士學位。這些飛行員不僅享有崇高的政治地位和社會聲譽,而且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優厚的福利待遇。在畢業分配環節,將根據學員所學的機型、實際表現以及組織需求和個人的意愿,將其分配至空軍航空兵部隊。
民航在京選拔飛行人才的院校,現普遍實行企業與學校合作招生、按訂單進行委托培養的教育模式。入學前,考生必須與委托培養的機構簽訂相應的委托培養合同。順利完成學業后,民航飛行學員通常會被安排到特定的航空公司工作。
溫馨提醒
考生需留意,鑒于飛行專業具有其獨特性,成功錄取并不意味著必然能成為飛行員;每年均有若干學生因身體狀況或技術能力等因素不適宜繼續從事飛行學習,進而轉投地面專業進行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