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6-22 11:41:11作者:佚名
所謂“順序申請”,就是按照“申請+分數”進行歸檔。在一個批次的招生過程中,對于學校來說,所有學校只能同時招收同一份申請的考生;對于考生來說,只能同時搜索并歸檔某一批次分數線以上的考生。這種歸檔方式的第一步是將所有批次分數線以上的考生按照其第一次申請進行歸檔。歸檔后,所有考生第一次申請的學校必須返回準確的歸檔結果(包括被學校錄取、被拒絕、因第一頁分數未達到學校的歸檔線而無法提交)。第二步是將所有未被錄取的考生重新匯總,然后同時提交其第二次申請的學校,即第一次申請的學校完成后,再進行第二次申請,并按照申請順序同時歸檔,直到本批次3~4名考生招生完成。按照“順序申請”,其實就是按照“申請+分數”進行歸檔。 游戲規則清晰,程序公正性得到最大程度保障。但問題也顯而易見:首先,強化了選擇的作用。既然考生是按照選擇進行排序的,那么能否被自己所報考的選擇錄取并不完全取決于考試成績,而是取決于其他與自己分數大致相同的考生的選擇。比如,如果考生的選擇比較擁擠,那么該學校的錄取分數會大幅上升2024年高考數學全國乙卷,而第二年則可能大幅下降,使得考生的申請,特別是第一志愿的申請,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甚至是碰運氣的游戲。其次,如果考生沒有被第一志愿錄取,而他所報考的第二志愿學校已經擠滿了其他報考第一志愿的考生,那么學生最終的錄取結果可能會讓他感到很大的心理落差。
實行此種招生備案方式的省份相對較少,對于實行“順序志愿”(即“志愿+分數”)招生備案方式的省份考生,在填寫申請表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首選是關鍵。從“技能和分數”的角度看,如果考生所選的首選學校近2至3年在本省錄取分數線大致穩定,考生的分數最好能達到上一年度該學校錄取分數線的中間值2024年高考數學全國乙卷,這樣比較有把握,專業也有一定的選擇性。如果只達到分數線的下限,選擇時應謹慎。如果考生所選的學校近2至3年在本省錄取分數線“波動”,考生的分數最好能達到其錄取分數線的上限,這樣比較有把握。從考生招錄后的心理狀態來看,報考的學校分數線偏低,但專業比較容易滿足。 尤其是對被普通本科、高職錄取的考生來說,在就業壓力大的情況下,專業尤為重要。因此,這樣的錄取結果只能算是“小成功”;如果志愿報的太多,而第一志愿學校達不到預期,那么最終的錄取結果可能就是“大成功”。第二志愿應該是“底線”選擇。按照“順序志愿”填報方式,考生填寫的第二志愿學校必須是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學校。千萬不要以為自己分數比該校去年的實際錄取分數高很多,就可以選擇該校作為第二志愿學校。因為很多學校的錄取分數線在批次中并不是很高,但第一志愿生源充足,基本上第一志愿的考生就被錄取了。那么如何確定去年被某校錄取的學生中,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各占多少比例呢?有些省市提供了詳細的錄取數據,可以查看。 有些省市的錄取統計只給出各學校的錄取分數線,沒有給出錄取的先后順序,這種情況下你需要直接詢問學校。
只有選擇第一志愿缺生源的學校作為第二志愿,才能錄取有“底線”。目前實行該備案方式的省份,一般來說,第一志愿錄取率能達到75%左右,第二志愿錄取率能達到15%左右,第二志愿錄取后,總體計劃完成90%以上。因此,考生應將第二志愿定位為自己能接受的最終“底線”選擇,在“可能”錄取的學校中謹慎選擇。一旦前兩個志愿均未被錄取,甚至分數遠高于批次線,雖然錄取應該沒有問題,但最終錄取結果可能很“不理想”。 擇校與批次間填報策略 第3頁 在一個批次中,如果能選到的第一志愿學校,按照近兩年的實際錄取分數線,錄取幾率只有50-60%,那么一定要把第二志愿填好,選擇第一志愿缺人,自己能接受的學校作為第二志愿,這樣既能錄取,又有“底線”。如果第二志愿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學校,不妨選擇錄取幾率有70-80%的學校作為第一志愿。至于批次間填報策略,主要是指如果分數不夠高,達不到本科重點(首表)線,也可以在申請重點批次學校時適當“高報”,選擇錄取幾率只有50%的學校作為第一志愿甚至第二志愿。 如果不能被錄取,就放棄重點批次(不聽調整,甚至不填第一批申請),用相對較高的分數選擇自己理想的學校作為本科第二批次的第一志愿。在順序填寫申請時,一定要堅持志愿優先、分數優先的原則,注意學校和專業的梯度,處理好各批次志愿之間的關系,重視第一志愿,也要兼顧第二志愿和第三志愿的結合,為自己贏得更多的錄取機會。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