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3-26 21:07:56作者:佚名
在學科競賽方面,我們獲得了金銀獎。 宋寶興老師輔導的陸云、陳國鼎、孫向濤、朱曉宇等學生在1993年、1996年河南省高中化學競賽決賽中榮獲前五名,全國高中化學競賽一等獎獲得者比賽和冬令營被推薦給清華大學。 吳丹老師、袁海、胡一民、王新宇、謝浩、徐琳、張飛等學生輔導的學生在1997年、2000年、2003年河南省高中化學競賽決賽中榮獲前五名和一等獎、2006年,全國高中化學競賽及冬令營一、二等獎獲得者被推薦到北京大學。 何鳳蓮老師輔導的鄭毅等學生在2002年河南省高中化學競賽決賽中獲得一等獎,并保送北京大學。 此外,多名學生因在化學競賽中的優異表現,免試被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等著名大學錄取。 截至2015年上半年,無論是河南省高中化學競賽預賽還是鄭州高中化學競賽,各年級化學備課團隊均能輔導多名獲獎學生。
2000年,牛毅高考化學考了900分,是化學省狀元。 每年高考,化學高考成績在全校各科名列前茅。 在高中化學考試和新課程后高中生學業水平測試中,化學通過率基本接近100%。
教學科研方面,在2008年全國高中化學新課程學術會議上,課題組成員提交論文《高中化學新課程課堂現狀調查》、試題《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表》、教學設計的《元素周期律與元素周期表》等成果均獲獎鄭州市101中學,多人成果還榮獲全國一等獎。課題組老師
承擔“新課程背景下化學合作學習探討”等省市級項目,撰寫《標準分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等教育教學論文。 其中多篇論文被省、市教研部門發表。 ,教育科學研究所榮獲一等獎。
各級優質課、公開課、觀摩課成績優異。 在全組教師的通力合作下,趙玲、尹曉宇老師的《乙醇》和《化學平衡》課程榮獲河南省精品課程競賽一等獎。 李婷、孫婉英、劉巨群、李慧琴老師的《乙醇》、《化學平衡》《烴類衍生物》課程榮獲鄭州市精品課程競賽一等獎。 吳丹、陳朝霞老師的《硫酸的工業制備方法》《鎂和鋁的性質》榮獲鄭州鐵路局精品課程競賽一等獎。 在全市新課程跟蹤培訓中,殷曉宇老師的《化學反應速率》、岳麗坤老師的《原電池》、劉巨群老師的《電解質溶液》等觀摩課受到了一致好評。研究組內的專家。 全組教師利用假期參與了多項教具的編寫。 有《高中化學競賽指導》、《高中化學新課程指導》、《高中化學新思維課堂》、《高中化學復習指導》、《高中化學新課程學習指導》等。趙玲、吳丹、李婷老師的論文發表在《實驗問題新思路》、《氮族元素知識點網絡化》等CN雜志上。 吳丹老師的課件《氟化物與冰晶石帶來的祝福》榮獲鄭州市教學成果一等獎。 孫婉英、劉巨群、吳丹的視頻課《高中化學實驗》、《化學反應速率》、《飲食中的有機化學》在省、市競賽中獲獎。
青年教師培訓。 2014年新分配到我組的張廣全老師,在組全體老師的幫助下,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于2014年11月獲得鄭州高中化學第一屆合作區講課比賽冠軍,并獲得鄭州高中化學2015年5月比賽,第二社區獲得微課比賽第一名。 他所教的2017級4班化學成績在同類班級中名列前茅。
在集團全體老師的共同努力下鄭州市101中學,成功協助河南省、鄭州市化學教研室在我校組織各項大型活動。 有2014年河南省高中化學競賽暑期輔導班、2015、2013年鄭州市高中化學教師基本功競賽、2014年鄭州市高中化學精品課競賽等。2008年,河南省高中進入新課程改革。 我校化學教研組承擔了鄭州第一化學合作區的培訓工作。 全組教師犧牲暑假時間,在學校機房協助鄭州教研室老師順利完成了一批批學生的培訓,得到了教育局領導的高度贊揚。
全組老師也積極利用假期給自己充電。 集團教師多次參加教育局組織的“英特爾現代教育培訓”、“基礎教育教學技能培訓”、“班主任培訓班”、“鄭州TFU課程培訓班”、“班班通白板使用”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除了繁忙的教學工作外,集團內不少老師還兼任班主任,并已在班主任工作多年。 組里的尹曉宇老師曾擔任年級組長。 孫婉英、李婷、劉聚群、李惠琴、吳丹、韓靜均擔任班主任。 他們每天早出晚歸,辛苦極了。 吳丹老師還是省化學教研室和市化學教研室中心組成員、高考命題研究組成員、鄭州高中化學第一合作區負責人和高中化學二社,并多次參加河南省新課程高中化學骨干教師鄭州新課程培訓、指導和命題、鄭州高中一、二年級學生期末調查考試命題、鄭州市高中化學競賽命題、鄭州市高中生三項素質預測命題為河南省高考理科綜合得分點。河南省中學生學業能力考試質量檢查評估組成員,多年來參與高考和學業能力考試質量檢查報告及試題評估年報告的編寫。
全集團多名教師榮獲省市級以上榮譽稱號。 宋寶興老師榮獲全國優秀教師、省特級教師稱號; 吳丹老師榮獲河南省優秀教師、省特級教師、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稱號; 趙玲老師榮獲鄭州市五一勞動獎章; 李挺老師榮獲鄭州市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 何鳳蓮老師榮獲鄭州市優秀共產黨員; 尹曉宇老師榮獲鄭州市優秀教師等稱號。學校此前設立的教師六大紅旗中,化學組有兩重紅旗:宋寶興的動力和吳丹的追求。
在平時的工作中,全班教師能夠做到盡職盡責、互助互助、團結友愛。 郭桂英老師的家人因病異地住院,需要其他老師陪同。 組里的其他老師也趕忙接替了郭老師的位置。 趙玲老師的母親因心臟病住院,組里其他老師也多次利用休息時間去醫院探望。 尹曉宇老師因病需要手術,群里的老師自愿為他提供醫療護理,直到他康復。 一年,張愛芝、郭桂英老師相繼病倒。 何鳳蓮老師一個人承擔了整個年級的化學課,直到她最后生病了。 竇興貴老師為了給學生準備實驗,不慎造成視網膜脫離。 楊金友的老師在課堂上生病了,直到暈倒在講臺上。 宋寶興老師冒著大雪,深夜給學生講課,輔導學生比賽。 吳丹老師在寒暑假里犧牲了無數的周末來進行比賽輔導。
今天,一個充滿活力、朝氣蓬勃的化學團體正走在新課程的道路上。 學校學習計劃和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實施,為這些年輕人提供了一個新的、充滿挑戰的舞臺。 。 學校目前正處于成績攀登的相對困難階段。 我們整個教師隊伍必須具有不怕苦、肯流汗的精神,精神飽滿,奮發圖強。 化學教研組的同事們,我們的事業和成績還在。 將會更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