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6-08 15:14:04作者:佚名
實施“雙減”政策于義務教育階段以來,教育部明確指示小學及初中不得對外公布學生的考試成績及排名。部分家長對此感到困惑網校頭條,甚至有所不滿,他們質疑:以往的做法不是一直如此,效果不是挺好的嗎?如今不再公布學生的成績和排名,家長們又如何能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呢?
確實,我們習慣于將學生的考試成績和名次公之于眾。記得我讀小學和中學時,每次期中考試后,各班都會對學生的成績進行排序,并將這些成績和排名張貼在一張大幅紙張上。其中,名列前茅的五位學生,他們的名次以紅色加粗字體呈現,格外引人注目。
當時公布成績和排名只是對學生進行評估,并不涉及對學校和教師的考核,所以學校的考試流程和結果都是順其自然的。試題是由任課教師自行編制的,考試并不按班級進行,試卷也是由教師親自批改,除了少數學生可能存在作弊的念頭,大多數學生并不會考慮作弊。
近年以來,情況有所變化,學校與教師需以考試成績作為評估標準,因此整個考試流程顯得格外嚴謹。試卷統一采購,嚴格保密措施;考生需跨班參加考試,考場座位采用“S”型布局,監考老師一人位于前方,另一人則在后方;試卷封裝嚴密,閱卷工作采用流水線作業方式。
各校之間、各班之內,學生的智力水平和學習基礎均存在差異,因此,僅憑學生的考試成績來對學校和教師進行排名評價,顯得有失公允。若必須依據學生的考試成績進行排名和評估,學校和教師則需全力以赴,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來提升學生的成績。
名校固然如此,普通學校亦然,只看重成績而忽視方法,內卷現象因此而生,且愈發嚴重。提升考試成績的途徑眾多教育部考試成績查詢,然而某些方法可能需時一年兩年才能顯現成效,而另一些方法卻能立即見效。以生源為例,若擁有優質生源,提升成績自然迅速;反之,生源質量差,成績提升則困難重重。因此教育部考試成績查詢,優秀學生成為眾人爭搶的對象,而學習困難的學生有時則面臨困境。
近年來,考試大多以固定模式呈現,與課堂教學關聯性不強。以語文課為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似乎對考試成績影響有限,然而,若能針對考試題型大量練習,成績便能迅速提升。因此,有時采取快速刷題的方式,反而成為了一種有效的提升成績的策略。
與做題練習相輔相成的提升成績的有效途徑是增加學習時長,而實際情況反復證實,耗時越久、做題越多的人,其分數提升速度越快,最終考試成績也更為出色。因此,在義務教育階段,考試成績的排名和考核機制促使教育教學中出現了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傾向,形成了惡性競爭的局面。
教育部規定,在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不得對外公布學生的考試成績及排名。這一舉措雖然看似不重視成績和排名,實則出于深謀遠慮。它的目的是糾正學校的教育方向,使教育擺脫過度競爭和功利主義的束縛,重返初心,回歸教育的本質,將培養人才作為首要任務。
大家對這一點有何見解,有何高見?不妨展開討論,留下您的寶貴意見。如欲深入了解,敬請關注“高級教師教語文”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