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3-18 08:05:01作者:佚名
是否211
是的
是否985
不
是雙頭等艙嗎?
是的
創(chuàng)建時間
1952年
博士點數
1 級為 20/2 級為 82
碩士學位點數
1 級 30/2 級 140
所屬城市
北京市海淀區(qū)
教育程度
普通本科生
北京科技大學簡介
北京科技大學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1895年北洋西學創(chuàng)辦的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礦冶學科。1952年,學校由六個礦冶系組建而成。國內知名大學,包括天津大學(原北洋大學)、清華大學等。 其名稱為北京鋼鐵工業(yè)學院。 它是新中國創(chuàng)辦的第一所鋼鐵工業(yè)高等院校。 1960年更名為北京鋼鐵學院,并被批準為國家重點高等學校。 1984年,成為全國首批正式設立研究生院的大學之一。 1988年更名為北京科技大學。 1997年5月,學校成為首批列入國家“211工程”的大學之一。 2006年,學校成為首批建設“985工程”優(yōu)勢學科創(chuàng)新平臺的高校之一。 2014年,學校牽頭、以北京科技大學、東北大學為核心院校的“鋼鐵共性技術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成功入選國家“2011計劃”。 2017年,學校入選國家“雙一流”大學。 2018年,學校被國家國防科工局和教育部批準共建大學。 目前,學校已發(fā)展成為教育部直屬、以工科為主,工、理、管、文、經、法等學科協(xié)調發(fā)展的全國重點大學。
建校六十九年來,學校逐步形成了“嚴謹學風、崇尚實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為社會培養(yǎng)了20萬余名各類人才,其中不少人已成為各領域的領軍人才國家政治、經濟、科技、教育等領域的支柱和骨干,冶金材料工業(yè)。 黨和國家領導人羅干、劉啟、徐匡迪、黃孟俯、范長龍、郭聲琨、劉曉峰等均曾在該校學習。 另有40名校友當選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 一大批校友擔任省長、市領導等職務。一大批校友擔任寶武集團、中國第一重工集團、中國鋁業(yè)、中國五礦、中鋼等特大型國有企業(yè)董事長、總經理。研究院、河鋼集團。 學校被譽為“鋼鐵的搖籃”。
學校本部坐落于高校云集的北京市海淀區(qū)學院路。 學校占地面積約80.39萬平方米,校舍總建筑面積94.11萬平方米。 學校現有1個國家科學中心、1個“2011計劃”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1個國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中心擁有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國際合作基地、創(chuàng)新引才基地等58個。特別是2007年,作為部屬第一所高校學校牽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與評價裝置,并負責籌建國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學中心。 圖書館現有實物藏書241萬余冊(項)。 定期出版《國際礦物、冶金與材料學報》(《礦物、冶金與材料學報(英文版)》)、《工程科學學報》、《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思想教育研究》、《物流技術及應用》、《金屬世界》、《粉末冶金技術》等重要學術刊物。
學院下設土木與資源工程學院、冶金與生態(tài)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能源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自動化學院、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數理學院、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學院、文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外國語學院、高級工程師學院、新材料技術研究所、科技歷史與文化遺產研究所、工程技術研究所、人工智能研究所、集成創(chuàng)新研究所研究所、鋼鐵共性技術中心協(xié)同創(chuàng)新、國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學中心、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度創(chuàng)新中心、國家材料腐蝕與防護科學數據中心、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新鐵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鋼鐵冶金技術,以及體育部、管莊校區(qū)、天津大學、順德研究生院等。目前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0個,第二學科學位授權點8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40個、專業(yè)碩士學位授權點15個。 點,博士后流動站17個,本科專業(yè)55個。 學校冶金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采礦工程、科學技術史4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學術水平享譽國內外(2017年進入全國世界前列)一流學科;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冶金工程、科學技術史被評為A+,材料科學與工程被評為A),安全科學與工程、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和工程熱物理、機械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化學、外國語言文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馬克思主義理論等多個學科實力雄厚。 力學、物理、數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納米材料與器件物理、光電信息材料與器件等基礎學科和交叉學科充滿活力。 2019年,安全科學與工程、人工智能科學與工程入選北京高校高精尖學科行列。
截至2021年9月,全日制在校生26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3853人,各類研究生12591人(其中碩士生8610人,博士生3981人),留學生812人; 繼續(xù)教育學生15,958人。 。 形成了研究生教育、全日制本科生、高職教育、繼續(xù)教育等多層次、較為完善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
學校擁有一支嚴謹的師資隊伍。 教職工總數3399人,其中具有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的教職工642人,副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的教職工957人,其中專任教師(含獨立招收的博士后)2067人,博士后386人現場。 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6人(3人雙聘),中國工程院院士10人(5人雙聘),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估組成員4人,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3人。 13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專家10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3人,“萬人計劃”領軍人才20人,青年拔尖人才8人,國家級教學2人教師和國家百萬富翁。 人才工程入選者19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9人,北京市教學名師38人最差的985大學北科大,教育部跨世紀/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102人。
學校科研實力十分雄厚。 1978年至2021年9月,共申請專利10596件,授權專利6833件; 2000余項科研成果榮獲國家、省部級各類獎項,其中國家級獎項182項。 1999年,教育部編制的《1999年中國高等學校科技50年重大獲獎成果一覽表》中,北京科技大學的重大科研成果12項,名列前茅。全國大學中最好的。 據教育部統(tǒng)計,1978年至2011年,學校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位居全國高校第四位。 學校的科研成果“大塊非晶合金的結構與強韌化研究”和“一維氧化鋅界面控制及應用基礎研究”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領域做出了重大科學貢獻研究。 近五年來,學校開展了“露天轉地下高效改造及大型數字化地下金屬礦山建設研究與實踐”、“電弧爐煉鋼復合吹煉技術研究與應用”、 “復雜成分戰(zhàn)略金屬再生關鍵技術創(chuàng)新及產業(yè)化”、“高科技近凈形制造技術及高性能特種粉末材料應用”等一大批科研成果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國民經濟建設中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學校不斷拓展社會服務領域和發(fā)展空間,已與國內180多個省市政府、大型企事業(yè)單位簽訂全面合作協(xié)議。 同時,學校瞄準世界前沿,加強國際合作,與德國亞琛工業(yè)大學、日本東北大學等國內外220多所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密切友好的合作關系日本、英國劍橋大學、美國密歇根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 積極構建國際合作交流新格局,加快提升國際教育水平。
學校以培養(yǎng)德、智、體、藝、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根本使命最差的985大學北科大,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 學校連續(xù)多年被評為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優(yōu)秀單位。 學校學生歷年來在全國及北京市各類比賽中多次獲獎。 特別是學生團隊多次參加中國國際“互聯(lián)網+”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挑戰(zhàn)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大賽、“挑戰(zhàn)杯”中國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計劃大賽、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大賽、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全國MEI機器人代表隊及智能車隊榮獲大學生“小平科技創(chuàng)新團隊”稱號。 學校積極營造科學與藝術融合、人文與創(chuàng)新并存的校園氛圍。 學生藝術團屢獲佳績,原創(chuàng)校史劇《花開》榮獲校園劇最高獎。 學校高度重視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著力培養(yǎng)對民族復興負責的時代新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營造良好校園文化氛圍,先后被授予“北京市文明校園”、“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優(yōu)秀單位”、“北京市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通用大學”等榮譽稱號。政治工作”和“北京市文明單位標兵”。 2018年,學校入選教育部第一批“三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
學校的體育競賽水平和群眾體育活動在北京乃至全國享有盛譽。 涌現出以李敏寬、樓大鵬為代表的一批全國優(yōu)秀運動員、教練員和體育干部。 學生田徑隊多次獲得全國及北京市高校比賽冠軍; 女籃在北京大學生聯(lián)賽中取得十二連冠,并于2005年晉級CUBA全國八強。學校目前??擁有約10.5萬平方米的現代化體育場館。 作為2008年奧運會和殘奧會的比賽場館,學校體育館圓滿完成了北京奧運會柔道、跆拳道、殘奧會輪椅籃球、輪椅橄欖球四個項目。 學校體操隊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先進集體”。 “榮譽稱號。
今天,北京科技大學全體師生滿懷信心,朝著“把北京科技大學建設成為以工為主、工學、理科、工學等多學科協(xié)調發(fā)展的北京科技大學”邁出堅定的步伐。管理學、文科、經濟學、法學等學科門類齊全,規(guī)模適中,力爭成為特色突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