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4-14 00:24:43作者:admin2
有一種收入,叫做“流量收入”,這并不是所謂的網絡靠流量賺錢的一種,而是在實體店的“客流量”。如果一家實體店,一天一個人都沒有,也沒有任何的網店,那么它賺錢嗎?肯定是無法實現賺錢的,過幾個月說不定就會關門。
但是,這家實體店,要是“客流量”十分大呢?那么,絕大多數的商家,就算是“壓貨”放在這里銷售,也是心甘情愿的。為什么?因為,商品放在那里銷售遠比放在倉庫里要強得多。
我們再來看“大型超市水果蔬菜不賺錢,他們的利潤在哪里?”
一、大型超市的水果蔬菜,并非不賺錢。大型超市往往并不是一家兩家,很多都是連鎖性超市。當然,就算不是連鎖型超市,每天的商品出售量也很大。那么,他們的蔬菜商品呢?并非不賺錢。
1、大型超市有自身的采購員。采購員并非僅僅本城市、周邊城市去采購,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了全國跑采購、全世界跑采購。很多都是產地直采,采購的價格會比本地采購便宜20%,甚至更多。也就是說,大型超市的水果蔬菜看上去不賺錢,其實,還是賺錢的。
2、大型超市的水果蔬菜并不便宜。就拿蘋果而言,有很多的蘋果包裝上都寫著“商超專用”。我對比過蘋果超市、大型批發商之間的價格差。2017年的時候,一斤蘋果在批發商手里拿“85-95”,也就是說蘋果直徑距離約在8.5cm-9.5cm(大概是這個樣子,有些記不住了),采購的價格約為3.5元-3.8元一斤。但是,商超里面的價格呢?同等品級的價格約在5元-7元之間。也就是說,商超是提高了商品價格的。
當然,商超賣蔬菜、水果也會將損耗計算在內,通常有20%的損耗,也就是最后賣不動或者可能破損、爛掉的商品。也存在賣水果、賣蔬菜不賺錢的情況。
二、大型超市可能利用水果、蔬菜不賺錢,在其他產品中賺錢,賺個“流量費”。我們的生活所需,各種商品都是需要的,不僅僅是蔬菜與水果,還有生活用品、零食、生鮮等等。很多商家,為了能讓更多的消費者進入到超市里消費,可能將水果、蔬菜的價格壓低,進而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進入商超里消費。這是一個十分有效的辦法。
當購買蔬菜、水果以后,可能日常生活的用品也用完了,可能今天想吃零食,甚至是需要其他的商品。大型超市能通過這樣的方式增加很多其他產品的消費。
一個“點”,帶動了更多消費的“點”。蔬菜、水果不賺錢,但額外產生的其他消費,是能更好盈利的。而這個盈利,其實依靠的就是消費者的“流量”產生的消費。
三、商超商品的提成。很少有投資者知曉商超商品是有提成的。這個提成不是說給銷售人員,而是采購商品的“返貨”、“提成”、“返現”等。也就是,每年各大商品代理商處有“訂貨會”,訂貨或者銷售達到一定的金額,代理商是會“提成”給商超。也可以說是,利用一次帶量購買,能壓低進貨的成本,進而實現更好的盈利。
總結:大型超市的水果、蔬菜不一定不賺錢。當然,也可能通過壓低價格的方式,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有“流量”也就能更好的消費其他商品。再就是,通過更多消費其他產品,其他產品在帶量采購的時候能更好的壓低成本價,進而超市更好的盈利。
作者不易,多多點贊,十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