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6-20 08:56:08作者:佚名
智控云帆開新局
感知星河啟未來
今天(6月14日)
上海交通大學自動化與感知學院
正式成立
6月14日,在閔行校區,上海交通大學正式舉辦了自動化與感知學院的成立盛典。上海理工大學的莊松林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房建成教授,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黨委書記孫勝利研究員,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浦東新區區委副書記兼區長吳金城校友,上海市科技工作黨委書記徐楓校友,中國自動化學會法定代表人侯增廣,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副理事長張彤,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丁奎嶺,原黨委書記馬德秀,黨委副書記兼副校長胡薇薇,副校長曾小勤,校務委員會專職副主任張安勝,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的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楊廣中校友,以及來自各兄弟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業單位的嘉賓,學校各機關部處、相關院系和直屬單位的負責人代表,自動化系和感知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歷任負責人,校友和師生代表等,均齊聚一堂,共同參加了此次盛會。大會由副校長蔣興浩主持。
丁奎嶺、孫勝利、吳金城、徐楓等人在成立大會上發表了講話。在所有與會者的共同目睹下,自動化與感知學院成功舉行了成立及揭牌的儀式。
自動化與感知學院攜手寧波博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城建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沄湖科技有限公司以及無錫亙芯悅科技有限公司網校頭條,共同設立了聯合實驗室,并舉行了隆重的揭牌儀式。同時,學院還與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上海)有限公司、卡奧斯數字科技(青島)有限公司以及國家高端智能化家用電器創新中心達成了共識,簽署了工業互聯網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的共建協議。
此外,在6月13日至14日這段時間里,自動化與感知學院成功舉辦了控制與儀器學科院長論壇、學科發展論壇,并且還舉行了“校友與青年學生共話成長”的座談會。
自動化與感知學院目前正致力于發展控制科學與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這兩個一級學科交通大學網絡教育學院,以及一個“雙一流”建設學科。這兩個學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一個世紀前的電機科電信門,而相關專業則是在1958年創立的。這些學科匯聚了我國無線電與水聲工程領域的泰斗朱物華院士、自動控制與系統工程領域的奠基人張鐘俊院士等眾多學術先驅的杰出成就。
學院扎實奠定學術基礎,深入耕耘教育領域,孕育了諸如中國工程院院士、長三甲火箭首席設計師龍樂豪,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楊廣中交通大學網絡教育學院,遼寧艦首位艦長張崢等眾多杰出人士。學院致力于構建師德典范、技藝高超、結構優化的高素質教師團隊。220多位教職工專注培養人才,杰出領軍人物和經驗豐富的教師指引著前進的方向,憑借深厚的學識和人格力量激發青年學子;中青年骨干積極向上,勇于探索科技領域的尖端;教學團隊堅守傳統,同時勇于創新,鞏固了學科的堅實基礎。2300多名在校生正值青春年華,在此地磨礪成長。自2018年起,共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三項,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五門;教師團隊中有多位成員獲得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寶鋼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在各類教學創新大賽及青年教學競賽中屢次取得顯著成績。
學院秉持“四個面向”的指導思想,致力于打造海底科學及劃界、航空電子綜合與體系集成兩大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以及十多個省部級科研基地,于多個關鍵領域實現了重大突破,為我國國防事業、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民眾健康安全做出了顯著貢獻。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學院科研團隊開創性地提出了現場級工業網絡系統的“感知-傳輸-控制”集成架構,成功突破了工業網絡應用的限制。他們創立并建立了復雜系統預測控制的理論與方法體系,為預測控制在我國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此外,他們還提出了分子復雜知識從頭開始的智能科學理論方法,并開發了在線分子結構功能預測平臺,該平臺的使用次數已超過千萬次。針對量子通信、加密、感知、計算等一體化領域,我們突破了物理原理的限制,成功將量子智能傳感技術與信息安全技術的應用推廣至實際場景。
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
學院科研團隊構建了動態雷達目標識別的工程技術體系,攻克了北斗導航與位置服務領域的關鍵技術難題,并在此過程中填補了國內多項技術空白。他們成功研發了高端工業時間敏感網絡網關,以及國內規模最大的TSN測試床,這些成果已廣泛應用于制造、高鐵、航天等多個領域。團隊還專注于解決智能網聯汽車在復雜動態場景中的精確定位問題,并自主研發了多種低速無人系統產品,其技術指標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
學院科研團隊在C919、“鯤龍”AG600的研發與取證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我國航空事業的進步貢獻力量。他們聚焦于海洋強國的戰略目標,成功開發出多種無人艇系統,并成功進行了跨區域協同和多維編隊協同的試驗。此外,團隊還成功研發了星載高精度激光位移傳感器,并將其應用于我國首顆太陽探測科學衛星“羲和號”上。構建獨特的多星協同架構,推動衛星編隊布局的解析設計,陸地探測天空的實測數據取得顯著進展。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學院科研團隊成功研發出一種多維高分辨率的數字病理掃描設備,這一成果打破了國際上的壟斷局面。他們首次提出了利用納米分子探針的誘導呼氣式便捷疾病篩查技術,這一技術極大地改善了民眾的生活。此外,團隊還攻克了多模態、可移動光學探針及傳感器件的關鍵技術難題,實現了對低豐度目標分子的精確檢測,為國家疾病防控戰略的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突破在非結構化動態環境中實現可靠感知和精確操控的技術難題,促進機器人技術在養老服務、微創醫療領域的應用發展。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
上海交大自動化與感知學院
將始終心懷“國之大者”
矢志回答強國建設的時代之問
以系統之智,馭勢行遠
以感知之慧,數往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