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6-09 10:56:31作者:佚名
贛州經濟開發區社會事務管理局信息中心主任劉曉東表示:“從2016年接觸釘釘,到2018年全面使用釘釘,釘釘已經成為我工作中的一種習慣。我們現在正與釘釘緊密合作,打造數字化講師團隊,開發信息化管理課程體系,打造‘智慧校園’典型案例。同時萍鄉高專教務管理系統,我們也將把我們的經驗分享給其他區縣,加速全市教育數字化建設。”
圖:贛州經濟開發區社會事務管理局信息中心主任劉曉東
釘釘在贛州區縣教育領域應用常態化
劉曉東介紹了選擇釘釘作為基礎平臺的原因。他表示,如果自己搭建信息化平臺,不僅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和人力成本,而且難以滿足學校個性化的需求。其次,學校和教師對自身需求更加了解,IT公司定制的應用與學校實際需求相差甚遠。基于釘釘,可以根據需求自行搭建應用場景英語作文網,成本和技術門檻較低,教師也更愿意主動參與“智慧校園”建設。
劉曉東表示,贛州經開區已常規使用釘釘進行教育管理。目前,經開區根據實際需求,采用低代碼零成本構建教育類應用,覆蓋OA辦公、鄉村教育管理、圖書借閱、防疫管理、師生管理、競賽活動、民生等場景。
“拿出手機,點擊‘教師檔案’,輸入‘教師資格證’進行篩查,不到1分鐘就能知道全區教師的教師資格證種類,既準確又簡便。在疫情防控方面,以前需要8個人做Excel表格,用多臺電腦才能解決數據統計問題,現在借助釘釘上的表格,一個人就能完成數據整理統計。該單位有近百名員工,每月下鄉記錄上千條,以前財務人員要花好幾天才能核對、統計出結果,而且每張紙質下鄉表格的真實性也無法核實。現在通過‘下鄉管理’,我們可以用數字化的方式,快速、精準地了解教職工下鄉情況,為財務人員在下鄉補貼核算上節省了大量時間。”劉小東說。
除了經開區,贛州市尋烏縣也在推進基于釘釘的“互聯網+教育”平臺建設。今年5月,贛州市尋烏縣教育科技體育局與釘釘簽署了“數字新基建·數字新尋烏”合作協議框架。尋烏縣將依托釘釘“智慧校園”數字基座,構建智能、開放、共享、安全的校園信息環境,打造集辦公、管理、教學、家校互聯為一體的智慧教育移動管理平臺。
圖:贛州市尋烏縣依托釘釘打造“智慧校園”
“今年4月,尋烏縣教育科體局及尋烏縣所有中小學、幼兒園基本完成釘釘上線,覆蓋3000余名教師、7萬余名學生。釘釘的使用為我們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辦公信息化方面,釘釘在數據可控、安全性等方面優勢明顯。”尋烏縣教育科體局電子教育處處長謝華明說。
除經開區、尋烏縣外,贛州市會昌縣、興國縣、章貢區等地區也與釘釘在教育信息化、智慧校園等方面達成相關合作,并將在局校管理、未來校園等方面與釘釘開展深度合作。
贛州700多所學校使用釘釘
贛州市各中小學正加快建設“互聯網+教育”平臺,700余所學校依托釘釘打造“智慧校園”,實現教學科研、行政辦公、校園安全、家校互聯等各方面數字化轉型。
贛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坪明德小學自2016年起使用釘釘,逐步深化考勤、審批、登錄等基礎功能,不僅零成本自主解決了學校OA辦公、家校互動問題,還基于釘釘平臺以低代碼方式建設了涵蓋行政、黨建、保安、人事、教學、德育、后勤、電教等13大功能模塊的200余個微應用。
圖:大坪明德小學利用數字化技術建設200余個應用
大坪明德小學副校長廖斌說,老師每天上下午都要統計學生的出勤和身體狀況。過去,每個老師都要填寫好幾張紙質表格,如早午檢記錄表、學生身體異常表、學生缺勤登記表、消毒記錄表等。現在,大坪明德小學基于釘釘自主搭建了“早午檢”應用,在手機上填寫后萍鄉高專教務管理系統,自動匯總統計學生進出情況和身體異常情況。如果一個班級身體異常的學生超過2人,釘釘提醒就會自動推送給疾控管理員和學校領導。如果老師在檢查過程中發現學生無法確定的癥狀,也可以拍照,消息可直接推送給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進行判斷。
“各個應用都在移動端管理,并收集伴隨數據,大大提升了原有的工作效率。學校對老師、學生的評價也基本基于數據,實現了數字化校園管理。遇到一些問題或者需求,老師們會首先想到釘釘,甚至家長也會主動詢問某件事能不能用釘釘的功能來做,這讓我們很開心,很有成就感。”廖斌笑著說。
除大坪明德小學外,贛州市第三中學陽明校區、贛州市第十六中學、尋烏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尋烏第三中學、尋烏文峰中心學校等700余所學校也基于釘釘建設了應用,涵蓋辦公、教學、校務管理、教務管理、后勤管理、家校互動等多個場景。
以贛州市第十六中學學生就餐場景為例,學校食堂采用刷臉支付,簡化支付流程,方便學生就餐。學校可以快速了解學生就餐情況,家長也可以通過釘釘平臺清楚知道孩子每天吃什么、消費記錄等,食堂還可以根據就餐消費數據,合理調整菜單。
據悉,數字技術普惠教育是阿里云和釘釘堅持的一大主題。阿里云提供水電煤等算力基礎設施,釘釘讓教育系統快速實現組織和業務的數字化。云釘融合加速了數字技術在教育行業的滲透和普惠。在江西,除了贛州,南昌、吉安、宜春、萍鄉等市教育局和學校也加速推進基于釘釘的“互聯網+教育”平臺。釘釘為教育??數字化提供了有力支撐,成為全國2000多個區縣教育局、21萬所學校打造教育數字化新基礎設施平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