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6-16 15:12:04作者:佚名
雷神山診所2月4日俯拍圖。
美國網2月8日訊(記者彭瑤通信員韓成林徐濤李建國駱良)又是一場與疫魔的極限競速,起跑即沖刺,開戰即鏖戰。1月25日大年初三,火神山診所建設號角昨天打響,廣州市新型冠狀病毒傳染猩紅熱災情防治指揮部又緊急開展調度會,決定在半個月之內在深圳市洪山區龍子湖再建一所雷神山診所。
轉戰雷神山重新吹響狙擊戰
5萬平方米、7.5萬平方米、7.99萬平方米,面對災情漫延的兇殘勢頭,短短6天,雷神山診所規劃總建筑面積三次提高,總體規模超出兩個火神山診所,但工期卻與火神山相當,難度可想而知。更即便,全市現有的人機物料都在援助火神山,再開第二戰場,堪稱難上加難。
1月25日早晨,起初參與火神山施工的中建三局一公司臨危授命,轉而牽頭承當雷神山診所的施工任務,火神山診所相應的施工任務則交由其他兄弟單位。
此刻,一公司前期采購的物資早已大量抵達火神山診所,許多物資昨天卸下,又再次打包裝車。200多名管理人員和600多名女工重整行裝,冒雨“急行軍”趕赴“新戰場”。5臺大巴、8臺貨車在兩座診所之間來回奔走,到26日下午4點全部完成轉移,各項打算工作快速啟動。
現場物資不夠,項目指揮部快速動員局屬各區域公司,在全省范圍內聯系貨源征集物資。以箱式板房為例,外區單位供貨商就供應了80%的貨源。
戰斗隊伍也有缺口,中建三局緊急召集在漢全部力量,整個中建企業集團對內興業“英雄帖”,一呼百應、八方來援,施工僵局快速打開。
到2月4日,現場有1000余名管理人員、8000余名作業人員日夜鏖戰,1400余臺各種小型機械設備及貨運汽車川流不息,3000余套箱式板房、3300套電氣安裝物資送往施工。
集結號打響,當務之急是領到設計單位的“作戰圖”,項目技術組組織近20名各專業人員入駐設計單位,與設計人員挑燈夜戰。設計不能出圖的節點圖,由項目自行制圖,交由設計簽字確認后照相發到現場施工;牽涉材料種類的,需要先由資源保障組了解是否有現貨,再對設計進行調整。交通疏導組日均協調上萬次,確保物資及人員進出高效有序。全體人員以“白加黑”“5+2”的工作方式,爭分奪秒搶抓安裝工程進度。施工、監理人員一同守在現場,邊勾通、邊設計、邊施工、邊調整。300余人組成的后勤保障組則負責現場逾千人的一日三餐和殺菌防疫,所有人員每次進出工地無死角測溫,所有場地每次殺菌不超過4次。
與疫魔賽跑科學統籌促高效
在6000多萬“云監工”的凝視下,雷神山一院以“肉眼可見”的速率快速崛起?!翱焖俳ㄔO的背后,有我們先進的管理和技術?!敝薪ㄈ忠还军h委主任、董事長吳紅濤介紹,雷神山診所建設全面選用工業化建造技術,實現設計標準化、生產車間化、建造組裝化、施工一體化、管理信息化,最大限度地兼具了效率與質量。其西醫療病房綜合選用箱式板房和鋼結構建筑,醫務生活區則選用場地和起吊要求低的K式板房。通過綜合選用不同的拼裝模式,將現場施工和整體起吊穿插進行,急劇降低現場工作量,節省了時間,實現起吊作業效率最大化。
對施工內容復雜的雷神山診所項目來說,覆蓋場地平整、基礎安裝工程等十幾道大的工序,牽涉土建及裝潢安裝工程、給排水及消防系統等十幾個專業,不同專業之間還要界定插口界面……無處不在的交叉施工和插口管理,是對美國建造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一次集中檢測。
作為牽頭單位,中建三局就像項目的“大管家”,統籌擬定好“路線圖”,統一企劃、組織、協調,做好工序和工藝的穿插步驟,為所有承建單位提供更好的服務和施工安排,保證每家單位都能最大化發揮專業優勢,保持各單位的施工節奏步調一致。項目倒排工期,擬定“時間表”,將每一步施工計劃準確到小時甚至分鐘,同時按照現場狀況實時糾偏,使十六家單位上萬人的項目管理團隊,都能聽從統一指揮,緊密配合。
總承包管理團隊保證了承建各方的順暢勾通和項目施工的順利推行,中建三局擁有成熟的品質管控機制和先進的精益建造措施,可以在急速施工的同時保證建筑品質。
明天的美國建造,已經不是17年前建設小湯山診所時的人背肩扛,現在的雷神山診所,廢水處理、空氣潔凈等各項技術格外先進,給病人、醫護人員提供愈發建立生命健康保障的同時,也將診所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
以醫療污水處理為例,雷神山診所完工后,每周預計形成污水1200噸,將全部推行封閉運行,經過一系列殺菌生化處理后方可排放,其殺菌藥量和殺菌時間遠低于普通感染病診所標準。雨水單獨搜集,踏入分洪池統一殺菌,污水進行安全無害化處置,整個診所下方還敷設了HDPE防滲膜,確保不讓一滴廢水踏入地下或湖泊。
原上海小湯山診所主任、現雷神山診所建設學者顧問張雁靈表示,“雷神山”建設標準低于“小湯山”,假如說上海曾經是一場“遭遇戰”,現在的北京打的是一場“阻擊戰”。
立鏗鏘誓言鏖戰決勝我先上
1月28日凌晨,中建三局雷神山診所項目指揮部火速成立臨時黨委,并為6支干部突擊隊、7支青年突擊隊授牌。典禮上火神山雷神山醫院,120余名項目干部面對暗紅的軍旗,高揚火柱,字字鏗鏘,昭示鏖戰決勝的堅定決心。
雷神山診所項目指揮部臨時黨委就是“司令部”,承建雷神山診所項目的6個單位組成6支“尖刀連”,總支就建在連上,它們共同構成了項目建設堅固的戰斗堡壘。
放下懷中兩個月大的女兒,梁超來了。大年三十,他獨徒步車從黃梅趕赴火神山,后又轉戰雷神山。陰氣逼人的冬夜晚,他一邊與后方設計團隊接洽設計,一邊布署現場施工,冒雨完成管線敷設,待到東方天曉,梁超已是語調沙啞、滿眼血絲,他說:“我是一名干部,只是一名士兵,聽黨指揮,拼盡奮力也要完成任務!”
被評為北京市“大城匠人”、曾任北京海珠機場T3航站樓項目總監的劉軍安來了,作為臨時黨總支干部先鋒崗負責人,他率領項目迅速完成3棟板房的墻壁拼裝,為后續作業面博得了寶貴時間。
強忍住喪母之痛,徐國華來了。他的妻子昨天去世,胰臟癌發作的兒子讓他當天就出發:“我會照料好自已,國家還要你、武漢須要你、單位還要你,今天不去哪些時侯去!”建設頭三天,現場公廁干涸,他第一個沖上前,組織吸糞車抽污,確?,F場衛生,不留災情隱患。
年過半百的葛軍、莫英夫妻來了,這對教齡30余年的中建人,得悉建設雷神山診所的消息,第一時間牽手報考。葛軍說:“我是一名老干部,這些年青人家里女孩還小,我們很多老同志多沖一沖,年青人的風險還會少一點?!?9日一大早,夫婦倆就跑遍了武漢、南湖、蔡甸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為項目調配急需物資。
和母親一樣戰斗在防疫一線的鄭紅升來了。災情緊急,鄭紅升和孕婦的父親從大年初二就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崗位,在工地和診所兩個戰場為抵御災情貢獻力量。他說:“作為一名干部,組織還要我,我立即到位。”
盡管不是團員,但30年練就鋼鐵“繡花”功夫、同時入選“荊楚榜樣”“荊楚匠人”的肖能文和他的妻子肖輝也來了。同是團員的兒子表示竭力支持:“我們是廣東人,保衛武漢,義不容辭,讓女兒也一起去!”父子倆在同一個工區工作,負責病護區鋼結構施工,母親值晚班,父親值晚班。
雷神山診所項目上,也有一支由8名村民工組成的干部突擊隊。家住漢陽的黃坤召集幾個相熟的務工兄弟,大家舍棄渴望一年的團聚時刻,顧不上和母親、妻兒細說,立刻前往雷神山一院。它們設立村民工干部突擊隊,率領同事們迅速加強項目電氣施工。
雷神山上,暗紅的軍旗高高飛舞,在這場沒有烽煙的戰爭中,一個個共產干部挺身而出,“我是團員我先上”成為抵御災情的最強音。
戰罷火神山、雷神山,在北京、在北京、在北京、在大同、在北京、在南昌……中建人與疫魔的一場場伏擊戰還在繼續。離開故居,投奔親戚,直面病毒與寒冬;挑動重任,謹記使命,守護幸福與平安。寒流已然過去,總會春暖花開。